區塊鏈是一種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電腦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本質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也有人都說是一種分佈式的公共帳本,所有人可以更新這個帳本,但是不可篡改。所謂中心化也就是一種大家認可信任的中心,比如兩個人打賭明天股市是漲還是跌,猜對的人贏猜輸的人100塊,但是兩個人又彼此不信任對方,怕賴賬,就找來彼此都信任的第三方,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不需要這個第三方也能保持公平。
區塊鏈被認為是取代中心化資料庫的一種可行方案,它第一次實現了去中心化以及去信任制度的管理方式,不需要第三方,也不需要依靠相信他人來確保安全,數據的保管完全通過系統演算法。我們將區塊鏈的一些特點與醫療行業結合後,會發現區塊鏈對於醫療行業而言主要有三個優點:高冗餘度、防止篡改以及多私鑰的複雜保管許可權。
首先,區塊鏈在每個節點都有完整的資訊備份,其高冗餘度恰好能夠預防駭客以點破面實現系統入侵。
其次,由於區塊鏈的每一個節點的權力及數據都是一樣的,這也意味著單一節點的數據被篡改是沒有意義的,如果系統發現兩個節點的數據對不上,它會自動認為擁有相同數據資訊更多的節點是真實的,另一個則會被捨棄,也就是說,想要篡改整個區塊鏈資料庫,你至少需要同時篡改其中 50%以上的節點,而當整個系統中節點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且分佈在世界各地時,數據篡改也就變得不太實際了。
此外,區塊鏈在醫療領域最大的優勢是多私鑰的複雜保管許可權。例如,通過智能合約技術可以設置單個病例分配多把私鑰,並制定一定的規則進行數據訪問,無論是醫生、護士、還是患者本身,都需要得到合約的授權,比如只有當多個持有私鑰的人同時在場才能打開。又或者與 GIS 數據結合在一起,當你在某家醫院的時候,該院醫生才能夠讀取你的病歷資訊。甚至和時間資訊結合,當處於某個治療時段,護士才能夠獲取你的資訊。
在健康醫療行業,區塊鏈正在開始秀出自己的潛能。行業權威、政府和全球技術社區都因為區塊鏈顯現的潛力,感到興奮不已。不過,健康醫療行業需要攜手創建區塊鏈聯盟,促進合作,為未來全行業的大型區塊鏈應用建立標準或框架。
儘管眼下人人為區塊鏈而歡欣鼓舞,但我們需要真正把握這門技術,解碼它的技術成熟度曲線,以及在健康醫療行業的應用。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在進入到醫療領域後,最先會在以下這五方面對傳統醫療產生影響:
- 臨床健康數據交換與互操作能力:
當我們談論區塊鏈和健康醫療的時候,數據交換顯然是湧上心頭的第一個話題。以區塊鏈為基的健康IT系統能夠解決許多技術難題,包括健康數據的互操作性,數據完整性、安全性,可攜式用戶所有數據等等。最重要的是,區塊鏈能夠通過加密,保證數據交換系統的安全,防止數據被修改。同時,用戶能夠隨時查看病患的歷史數據和用戶數據,免去了數據調節的麻煩。不久之前,以數據為中心的安全公司Guardtime以及愛沙尼亞eHealth Foundation的合作就是運用區塊鏈技術的典例,兩家公司攜手,希望能夠借助Guardtime的無鑰簽名基礎設施(KSI)來保護100萬愛沙尼亞公民的健康數據。
- 保險理賠和帳單管理:
據估計,醫療健康花費有5%-10%都是灰色的,要麼是過度計費,要麼是亂開專案。比方說,僅在美國,2016年的灰色醫療收入就達到3000萬美元。而以區塊鏈為基的系統可以解決這樣的灰色收費問題。區塊鏈系統能夠實現大部分計費、支付程式的自動化,從而跳過中間人,降低行政成本,為病患和醫療機構雙方節省時間。此外,區塊鏈也能夠解決RCM(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中的大型物流資訊追蹤難題。不久之前,企業區塊鏈應用平臺開發商Gem Health與Capital One建立了合作,將共同開發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健康醫療索賠管理解決方案。
- 藥品供應鏈的完整性與藥品來源:
根據行業估測,全球醫藥公司因為假藥問題,每年要損失2000億美元。在發展中國家,市面上30%的藥都是假藥。如果採用區塊鏈系統,那麼藥品從供應鏈出發,到流入個體消費者手中,整個過程都能得到保證。另外,私人秘鑰和智能合同等其他功能也能證明在藥品銷售的任何一個階段,明確藥品製造商和來源。比方說,一家名為iSolve LCC的公司目前正在和多家醫藥/生物醫藥公司合作,推廣其ADLT(高級數字分類賬技術)區塊鏈解決方案,以更好地實現藥品供應鏈的完整性。
- 醫藥臨床試驗和人口健康研究:
據估計,50%的臨床試驗都未上報,研究人員也未能提供他們的研究結果。這對病人來說是嚴重的安全隱患,而對健康醫療公司股東和健康政策制定者來說,他們面前也橫著一條知識鴻溝。區塊鏈技術能夠提供即時可追蹤的臨床試驗記錄、研究報告和結果,且這些數據不可變,這就為解決結果交換、數據探測和選擇性報告等問題創造了可能,從而減少臨床試驗記錄中的造假和錯誤。進一步來說,在精准醫療和人口健康管理等領域的醫療研究創新上,區塊鏈系統還能推動臨床試驗人員和研究人員之間的高度協作。
- 網路安全和健康醫療物聯網:
Protenu Breach Barometer的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共發生450起健康數據洩漏事件,影響2700多萬病患。近43%的數據洩漏都是內部人士所為,另有27%是因為駭客襲擊和勒索軟體。在當前聯網健康設備飛速發展的情況下,IT公司將難以支撐IoMT(醫療物聯網)生態系統的成長。到2020年,全球健康醫療物聯網設備預計將達到200-300億臺。如何保證這些設備的數據不被侵襲,區塊鏈技術是上佳的解決方案。它能夠在保證安全、隱私和可靠性的同時,提供設備之間的數據互操作性。目前,Telstra(用戶生物計量與智能家居)、IBM(認知物聯網)和Tierion(工業醫療器械預防性保養)等公司都在就上述用例,積極地進行研發工作。
區塊鏈在醫療行業的幾大應用場景介紹
- 電子健康病例(EHR)
醫療方面,區塊鏈最主要的應用是對個人醫療記錄的保存,可以理解為區塊鏈上的電子病歷。如果把病歷想像成一個帳本,原本它是掌握在各個醫院手上的,患者自己並不掌握,所以病人就沒有辦法獲得自己的醫療記錄和歷史情況,這對患者就醫會造成很大的困擾,因為醫生無法詳盡瞭解到你的病史記錄。
但現在如果可以用區塊鏈技術來進行保存,就有了個人醫療的歷史數據,看病也好,對自己的健康做規劃也好,就有歷史數據可供使用,而這個數據真正的掌握者是患者自己,而不是某個醫院或第三方機構。
- DNA錢包
基因和醫療數據能夠運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安全存儲並且通過使用私人秘鑰來獲得,這將形成一個DNA錢包。這使得醫療健康服務商能夠安全地分享和統計病人數據,幫助藥企更有效率地研發藥物。而這種模式也正在逐步建立起來。
- 比特幣支付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比特幣支付,給予病人進行保險支付更多的選擇。雖然這也依賴於比特幣在市場上的發展狀況,但提供這一方式的保險公司相對於競爭對手來說也有著更大的優勢。對於健康醫療保險公司而言,區塊鏈作為金融服務的一個部分正在被建立。
- 藥品防偽
與編碼防偽技術類似的是,對於運用區塊鏈技術防偽的藥品而言,在藥品包裝盒表面有一個可以被刮去的面,底下是一個特別的驗證標籤,這與區塊鏈相互對照來確保藥品的合法性。
- 蛋白質折疊
由於蛋白質折疊過程十分迅速,斯坦福大學先前依賴非常昂貴的超級電腦來模擬蛋白質折疊過程。這種方式很明顯花費巨大並且存在單點故障。通過運用區塊鏈,他們能夠選擇使用一個巨大的分佈式網路來進行高速運算。這個例子將會極大吸引其他那些使用昂貴超級電腦的企業。
實例分析區塊鏈+醫療
- Factom(公證通)
Factom是一個基於比特幣區塊鏈,致力於提供數據管理及數據記錄解決方案的初創企業,目前正在與輔助醫療企業 HealthNautica 共同探索安全的醫療記錄和審計跟蹤解決方案。他們通過數據加密寫入比特幣區塊鏈,並利用時間戳確保數據的精確度,HealthNautica 希望借助該方案提升賠償的處理效率和確保記錄無法被篡改的確定性。
- 飛利浦醫療
飛利浦醫療是全球三大醫療器械巨頭之一(通用電器、飛利浦、西門子),專注於連接全球數以億計的醫療設備的運作,根據飛利浦全球創新 IT 主管 Aron Laeven 表示:“我們正在探索區塊鏈在醫療護理領域中的應用,我們相信該技術十分適合這一行業。”
2015年 10 月,飛利浦與 Tierion 達成合作,希望改變當前病人的醫療狀況。Tierion 是一個專門從事數據收集和記錄的區塊鏈初創企業,通過該技術搭建了一個數據儲存和驗證平臺。飛利浦醫療相當重視病人的回饋,因此希望借助 Tierion 提供的創新方案實現對病人健康資訊的即時監測,即能夠提供一個去中心化的即時資訊監測方案,確保資訊的安全問題。
- 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雖然只是波羅的海的一個小國,但在區塊鏈的投入和應用方面卻要領先於許多國家,在很早的時候就已開始利用區塊鏈用於居民的身份驗證。今年 3 月,愛沙尼亞宣佈啟動基於區塊鏈的醫療健康檔案安全專案,同時愛沙尼亞電子衛生基金會宣佈與數據安全初創企業 Guardtime 合作,借助區塊鏈保證 100 萬份病人的醫療記錄的安全,並整合了 Guardtime 的無鑰簽名基礎設施區塊鏈技術(Keyless Signature Infrastructure,KSI)以及自身的 Oracle數據引擎,從而能即時快速地查看病人病例。
目前,全球醫療市場份額約為 1.057 萬億美元,除了上述醫療資訊的數據存儲與驗證,區塊鏈技術還帶來了許多改善現有醫療流程和商業模式的機會。可以說,我們當前的醫療技術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一些高新技術還沒有被完全運用到醫療領域的追蹤、診斷和治療上,如果能夠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各種高科技融合在一起,那麼醫療行業將會迎來一場巨大的變革。